电话:400-123-4567
园区景色 当前位置: 首页 > 园区景色

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:三产融合推动富民强区

时间:2025-09-16 13:43:30

 

  央广网宝鸡9月7日消息(记者陈锵 侯凯奇 实习记者张雪妮)在陕西宝鸡陈仓区,花椒、柴胡等土特产正形成规模产业,带动农民增收。工业也在技改升级中提质增效。随着生态改善和农旅融合,越来越多游客走进乡村。一、二、三产业在这里相互促进,共同发展。

  2024陕西宝鸡·陈仓九龙山生态半程马拉松赛现场(央广网发 陈仓区委宣传部供图)

  初秋的陈仓区赤沙镇,花椒树遍布山野。在日均收购量超两万斤的花椒交易中心,负责人马尔利正清点发往重庆等地的货品。“借助技术培训、电商直播等政府支持,花椒年交易量实现180余万斤。”红褐色椒粒流转间,浓缩着一个山区乡镇的产业脉动。

  “90%以上群众吃上了‘花椒饭’。”赤沙镇人大主席杨振说出产业底牌。3.5万亩椒园铺展,400万斤年产量筑起2.2亿元产业链,农民65%收入源自花椒。这组数字背后,是当地花椒产业规模化、集群化发展的佐证。目前,全镇建成2个万亩示范园,防冻、烟熏坑等设施配套建设,实现科学化种植。

  科技赋能贯穿全链条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指导技术,“椒林+跑山鸡”立体种养模式在基地铺开。“在尧化沟林下集体养殖示范园基础上,今年新增三个养殖基地。”杨振说。

  “村上的花椒如今不愁卖,群众一亩地能采摘干花椒100到150斤,一亩地能赚4000到6000块钱。”姬家沟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朱新林算下一笔“花椒账”。

  连续四届的花椒采摘大赛、花椒节引爆客流,“椒香”飘进直播间。“我们将推进深加工产业园建设,开发花椒、精油、椒芽菜等产品,让椒农深度参与并受益,做强花椒产业。”杨振说。

  另一张中药材“名片”柴胡同样可观。陈仓区柴胡发展协会会长王居仓表示,陈仓区柴胡种植面积稳定在12.3万亩,农户种植收入稳定增加,技术日益精进。

  步入县功镇的柴胡城,柴胡交易大厅、加工区、文化传承区呈现眼前。王居仓说,该区域集种植、栽培、采收、加工、仓储、销售为于一体,年交易额3000万元,辐射带动宝鸡柴胡产业年产值超8亿元,带动约上万户群众增收。

  近年来,陈仓区委、区政府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发展,立足生态资源优势,紧跟市场发展趋势,按照“示范带动、品牌引领、规模发展”的思路,探索形成了“林上可采摘、林下可种养、林中可休闲”的立体生态产业发展新模式,柴胡、花椒、中蜂等一大批优势林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。全区现有花椒15.3万亩,柴胡常年稳定在13万亩,中蜂存栏2万余箱,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个,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3个。2023年,林业产业年产值近20亿元。

  位于陈仓区科技工业园区的青岛啤酒宝鸡公司,流水线传递出有序律动。传送带上,一瓶瓶完成灌装的啤酒瓶正接受检测工人检验。作为陈仓区啤酒产业链链主,该企业生产的啤酒、风味饮料、健康饮品面向多地销售,产值超7亿元。

  在持续做强啤酒主业的基础上,该企业持续吸引上下游产业链聚集。当地政府引进配套企业奥瑞金制罐公司和雄峰印务包装公司,带动周边玻璃制造、物流、劳务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。

  宝鸡市育才玻璃制瓶有限公司生产线上,玻璃器皿正在生产(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)

  宝鸡市育才玻璃制瓶有限公司(简称育才玻璃)生产线上,智能化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正在运行。高脚杯、啤酒杯、水杯等玻璃器皿被工人归类后陈列。“随着自动化设备替代旧式机械,生产效率显著提升。”下属企业辉腾骏达玻璃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海军说。

  同时,该企业在高端产品研发上加大投入,高硼硅玻璃器皿等高端新品不断拓展产品矩阵。270种款式厨用器皿不仅满足国外企业代工需求,也成为国内市场的抢手货。

  “我们与雪花啤酒、青岛啤酒、嘉士伯啤酒、黄河啤酒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。”赵海军说。5条窑炉开足马力生产,更多的“陈仓制造”被发往各地。

  更难能可贵的是企业展现的民生温度。公司集中安置205名残疾人就近就业,成为陈仓区福利性就业的典范。40年坚守按时、按额发放工资原则,并保障节假福利与年终奖,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工作机会。

  “十四五”以来,陈仓区坚持“工业强区、实业兴区”,高端装备制造、食品饮料、钛及钛合金等“五群九链”积厚成势。截至2024年底,九条产业链产值达454亿元。

  初秋,西镇吴山千亩古柏林间林影摇曳。这座国家级森林公园,在今年索道建成后迎来新生机。

  数据印证热度。周内日均游客4000人次,周末蹿升至5000人次。对当地居民而言,这绝不止于一句口号。景区工作人员99%由当地人担任,山下特色商店将本地花椒等特产带向四方。

  节日活动更让手工挂件等当地手工艺品站上“C位”。景区宣传营销负责人谢国凤说,村民制作非遗手工挂件,土特产在景区推广,游客来了能了解到吴山地域文化。景区外围约50户农家乐和民宿共同发展,生态资源由此转化为实在收入,滋养着“西镇”一方水土。

  农业园区亦可成为旅游景区。占地面积1350亩的宝鸡绿丰源农业园区跻身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后,主动求变。甜瓜、水果取代部分传统蔬菜种植;新建的儿童乐园和水质清澈的游泳池面向游客开放。

  园区生产负责人张中虎介绍:“我们流转了四个村的土地,吸引了二百多位附近村民前来打工,加强与周边学校、农业园区等交流,既解决留守老人就业,也让研学学生感受了农业知识。”人流带来了现金流,高峰期日接待游客超5000人。

  生态提升同样赋能旅游。陈仓区县功镇翟家坡村的金陵河幸福河湖项目建成后,修复了水系,周边的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,沿河步道、亲水平台与文化广场一跃成为网红打卡地。

  “项目的修复,为村民和周边群众提供了一个清水乐园,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双赢。”翟家坡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马晓飞感叹。

  据介绍,陈仓区坚持文旅商体融合发展,建成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,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,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。

  如今在陈仓区,花椒林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依托,自动化的玻璃生产线正提高效率。发展中药材和生态旅游,也增加了村民收入。多条产业链同步延伸,让大家的日子更有了奔头。

  花椒林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依托,自动化的玻璃生产线正提高效率。发展中药材和生态旅游,也增加了村民收入。

返回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电话:400-123-4567
版权所有:Copyright © 2012-2018 某某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:琼ICP备xxxxxxxx号